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设计 篇1设计理念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通过举例、设问、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适时引导,教师以引导者,共同学习参与者的身份来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科学家探究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熔化和凝固
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生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二、展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假设与猜想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变。
设计实验论证
教师:为了让我们发挥团结协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探究实验整个班级组成一个科学研究组,老师作为组长,下面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一个工程师。(小组讨论推举小组长和工程师)
组长组织讨论
1、怎样组装这个实验装置?
2、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怎样作好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
(小组讨论并汇总给工程师)
教师:八个工程师组成一个工程组把每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
(一)上讲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
(二)讲述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三)分工: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顾仪器一人,搅拌物质一人。
(四)实验物质:海波和石蜡。
(五)进行实验。
1、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如上图)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熔点:
晶体(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熔点叫做非晶体。
2、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和石蜡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和石蜡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上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③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不断降低)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凝固点。
3、学生练习
①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②学生回答
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 ……此处隐藏9332个字……>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
2、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
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
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
(ppt课件辅助教学)
活动2【讲授】讲授
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
“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
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
提出问题:
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交流
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问其余同学:你们对他的方案满意吗?还有其它的方案吗?实验的数据表格还有哪些量需要记录?
教师说明:
如图是教师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仅供同学们参考,(ppt展示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固体的状态、温度、及吸放热的情况,且每30s记录一次数据,
教师说明:
①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我们采用水浴法进行实验
②实验的装置已经调整完毕,同学们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左边两组的同学使用的海波,右边两组的同学用的是石蜡
③酒精灯使用是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④海波的实验将使用930C的热水,请同学们小心
⑤记录的数据较多,组员要分好工
⑥教师也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自动获得数据,并分析作图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观注:
①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②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是否正确;
③时间的间隔30s记录一次数据;
④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
⑤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
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⑦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
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
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
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请其他的同学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
结论:
图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AB):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第二段(BC):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不变;
第二段(CD):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
再请一位学生展示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ppt展示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
提问:通过这两个图像的对比,能发现什么问题?
小结:晶体和非晶体
ppt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告知学生,是否有熔点只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之一,它们还有其它的不同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
深入讨论:
提问: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停止加热,晶体会继续熔化吗?
ppt展示小资料:(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①查出:海波的熔点
②查出:冰的熔点;再次实物投影演示实验: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
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
播放课下教师做“水凝固实验”的视频,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提出新问题:
提问:
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
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活动3【作业】作业
①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
②查资料,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文档为doc格式